車城福安宮

福安宮簡介

福安宮位據台灣南端車城邑之西郊,廟背大海,東朝四重溪,南依龜山,北接里龍山嶺,形似環抱,鍾靈毓秀,氣勢雄偉,誠謂福神降靈濟世之聖域。 今之福安宮殿後海濱,古時為「鐵錠港」,三、四百年前,早期先民多自福建泉州沿海地區,渡台移民抵台南安平,再轉南台灣墾殖拓荒,由此「鐵錠港」上岸。據當地耆老傳敍:「古早時代,大帆船由唐山載貨抵達台南安平港後,再散裝小型的「貨物船」,經達鐵錠港集貨,再轉運南台灣各地」。

當時本地可謂為小型的轉口船塢碼頭,亦為南台灣開發史上有重要的一席之地。當時本地未開發之前,荒煙蔓草一片,瘟疫瘴癘橫患,先民墾殖斯土為艱辛萬難,不堪瘴霧瀰漫瘟疫肆瘧,先民為求平安康泰,謀議雕塑「土地公」神像庇祐群黎,由於當時先民大部分來自泉州晉江等地,因此憑依祖居「土地公」的神態相貌雕塑,奉祀今已有三、四百年之久。

車城福安宮開基「福德正神」奠基濟世,期間幾經年代歲月轉替,惟「福德正神—土地公」神恩浩蕩立千秋萬世而不墜,其自清初康熙壬寅年(公元一六六二年),本邑先民使初搭建茅舍奉祀,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,當地百姓虔誠供奉朝夕膜拜,鴻蒙「福德正神」威靈顯赫,消災除癘,濟困扶厄,福澤蒼黎。迨至嘉慶年間,經邑民募資加以整修,易其名曰「福安廟」。然歲月推移,更經歷多次維修與整建,「福德正神」恆庇眾生,福蔭黎庶,敦化民俗,匡正人心之靈蹟足以千萬計,復於民國四十年再度募資改建,迨至民國四十六年孟冬始告竣工,並定稱廟名為「福安宮」。(本簡介轉貼於車城福安宮官方網站)